文/新竹龍山國小探索課程團隊

摘要

  戶外教育能協助教學者反思學習的意義,擴展學校教育的視野和策略,帶給教與學之間的友善互動和深度學習。

  教育部於民國103年6月26日舉辦「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」啟動記者會,開宗明義即揭示:「好奇是孩子的天性,探索是生命的本能;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,喚起學習的渴望和喜悅,增進真情、善念、美感的多元學習價值,並營造萬物可為師、處處可學習的學習氛圍,創造全民為戶外學習服務的環境。」

  龍山戶外探索課程是10年前由光武國中一步一腳印,帶領師生克服困難,共同登上心中的第一座山;3年後,龍山國小戶外探索課程成形,也願意傳承經驗給想實施山野教育的學校,共同為教育努力。而近3年也陪伴新設校的關埔國小,開啟教師端的對話與協作,循著龍山光武的合歡山探索課程,讓更多孩子,有機會登上生命中的第一座山。

 

課程發展的信念與目標

一、翻轉

(一)翻轉態度,讓學生重新成為知識行動的學習主體:翻轉腦袋也翻轉態度,才能讓「主動學習」成為孩子掌握知識、解決問題的工具。

(二)翻轉教室,讓教科書轉化為窗外真實的世界學習:「教育即生活!」戶外探索讓知識走入真實世界,體驗並應用在生活中。

(三)翻轉教師,教學相長,教師再次成為終身學習者:以天地為師,教師也得克服體能極限,謙卑地一步一腳印,與家長、學生互動共學。

(四)翻轉學生,學生成為教學者,藉著教而有了學:學著「教」會他人,可達學習成效90%!設計混齡與服務學習營,學生教人更有勁!

二、跨界

(一)教學空間的跨界,山海大地花草木石,都是活生生的教科書:台灣山林、溪流、海洋繽紛生態;以山海為教室,花草木石,都是豐富的教科書。

(二)學習領域的跨界,促進健體、社會、自然與藝文的綜合表現:跨領域統整教學,漸進式提昇體能,統整並孕育自然科技、社會互動與生活美學。

(三)教學專業的跨界,跨專業教學協作,讓學習品質更廣也更深:跨專業協作,山野知能與科技整合,即時影像與安全控管,讓教師與家長都安心。

(四)後勤支援的跨界,跨專業教學協作,讓學習品質更廣也更深:跨校支援、家長協力,後勤補位零時差,教師、家長、學生成為課程支持的鐵三角。

三、連結

(一)與自我連結,讓「思考、情感、意志」於心靈深處自然匯流:自發參與及體能自主訓練,藉跑步、登山、溯溪、親海中與孤獨對話,培養意志力。

(二)與他人連結,在群體互動與合作協力中,讓服務成為一種快樂:藉「學習共同體」由學長姐幹部、跨校聯盟與聯邦課程,開創與他人的服務互動。

(三)與自然連結,直接體驗山海溪流大地,感受天人合一的逍遙:借鏡「流水學習法」,引領學生在浩瀚的驚艷中挑戰自我,敬畏天地、順應自然。

(四)與學習連結,體認到知識是拿來用的,能力是拿來幫助別人的:帶學生面對挑戰、解決問題,把知識技能變成可說、可寫、可做的服務學習素養。

 

山野背包課課程運作模式

  戶外探索課程提供學生伸展跳躍的高峰課程運作模式—召喚學習熱忱,利用課程記錄片及學生家長說明會,引發學習動機,報名參與;奠基學習基礎,親師生共同跑步鍛鍊體能,學習基礎課程統整闖關,幹部帶領小隊學習,融入班級經營或個案輔導;活化學習智能,與真實世界連結,高山、溪流、海洋的高峰經驗探索;反思學習,將山野教育學習以文字或藝文創作、戶外教育高峰論壇形式發展及反省學習。

 

策略聯盟整合規劃資源

一、場域探勘:臺灣擁有得天獨厚的山野生態,但學校的課程與教學卻鮮少有機會讓孩子沈浸在其中。而山野環境也是學校內的教學者或行政人員陌生之處,因此對台灣的山脈、溪流及海洋生態空間作為教學場域之延伸時,課程核心之教師及工作人員,須於課程進行前進行場域探勘,以作為課程規劃和人員安置之規劃。

二、教師增能:在大自然的教室中,沒有絕對的優勢智能,包含老師在內,同樣得克服體能的極限,謙卑地一步步前進。因此在本課程中,老師也是學習者,因教師是課程的規劃與經營者,因此在課程進行前即需進行一系列相關的專業成長,並在自然千變萬化中調整教學,從場域專家的指導中轉化為教學知識,從孩子的回饋中省思及家長互動中學習與成長。

三、共同備課:參與本課程方案之教師團隊,因須以跨領域統整教學的形式設計課程,並須將課室內學習領域統整於山野課程中,因此需要透過共同備課會議,擬定課程計畫、教學活動設計及進行教學工作分配等相關事宜。

四、體能訓練:師生利用健體領域的體能課及晨間時間,漸進式由每天1600公尺(操場8圈),到2400公尺(操場12圈),第三階段3000公尺(操場15圈)。除提升體適能狀況之外,亦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能,並學習運動防護,培養意志力。以新竹市的郊山探索(飛鳳山、馬胎古道)出發,進階挑戰草嶺古道、小油坑七星山。

五、課程說明會:分別辦理學生及家長的課程說明會,協助了解課程的理念、內容和必須負起的責任,以激發主動學習和積極參與之動機。

六、整合資源:

(一)教學團隊跨校合作:跨校教師進行聯邦合作,透過前行經驗引導,彼此合作課程規劃與物資支援彌補學校不足。

(二)專業人員跨界合作:與戶外專業教練合作,在登山及溯溪探索時提供專業支持;與工研院資訊科技系統,以智慧手機平台,搭配雲遊學APP定位,有效進行風險掌握及即時影像分享。與家扶中心社工合作,進行破冰與團體課程,並進行個案觀察與輔導。

(三)家長人力動員整編:教師、學生和家長成為教育美麗的三角形,成立家長後援會,協助部份後勤工作及家長支持性團體,成為教師背後的支持力量。

  「課室外的學習」讓知識走入生活,讓學習走入真實的世界,孩子們因為生命碰撞生命、生命和環境互動的經驗拓展,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,也開啟了生命的視野。

108學年度合歡山高山生態探索課程 109學年度合歡山行前課程
109學年度合歡山行前課程 109學年度五年級飛鳳山體驗課程
109學年度學生設計的探索課程頭巾 109學年度合歡山裝備開箱

 

 
 
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電話:03-5220684 地址:新竹市中正路120號